简单评价最近的新品手机以及购机意愿
本文曾经被删除过一次,因为文中部分内容反映的「机圈思维」可能与我如今的看法有出入,仅供参考。
这次购机最终选购了 Redmi K40 晴雪 12GB+256GB。
正文最后更新于 2021/4/30,之后没有改动。主要列举了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4 月的机型。
今年的手机行业相比去年更加精彩,也发生了一系列感知很强的变化。今天心血来潮,简单说说对近期热门手机的一些看法,除了中间穿插的几部去年的机子外,都按发布时间排序。
小米 11
这是骁龙 888 的首发机型,表现良好,有着 2K 屏手机中还行的续航。骁龙 888 能效比不如上一代,具体反映在游戏等高负载场景,功耗高,发热相对大。小米 11 散热不差,而我不玩游戏,所以对我影响不大。手机包装盒不配充电器,购买时可选单独附赠,我是觉得无所谓,只要不搞苹果那种操作就可以接受。可以考虑,但不是最优先的选项。iQOO 7
也是骁龙 888 机型中表现良好的一款,充电速度非常快,但代价是续航缩短。我没有出门携带充电器的习惯,而且同价位有产品力更好的选择,所以暂不考虑。三星 S21
刀法精准,中杯大杯屏幕缩为 1080p,S21 还是塑料机身,反正我对三星手机已经不感兴趣了。荣耀 V40
我理解荣耀刚刚独立,没有别的芯片可用,但 3599 的天玑 1000+ 肯定不会考虑。我比较期待新荣耀的高通平台机型,希望荣耀今后的旗舰机电池能更大一些。motorola edge s
首发骁龙 870,搭载类原生的 MYUI 系统。表现尚可,不喜欢它的质感,K40 发布后我肯定不会考虑了。Redmi K40
虽然不是第一个将骁龙 870 做到 1999 的,但毫无疑问是 2000+ 档位竞争力很强的一款,尤其是 12+256 版本 2499 元(2021-04-30 更新:已经恢复 2699 元原价)。最大的问题是线上不容易买到,不过我这边线下可以订。由于不是金属边框,质感不如去年的至尊纪念版,但今年这个价位的手机都是塑料边框,没办法。196 克的重量可以接受,因为我现在用的 K20 重量差不多,还更厚。侧边指纹虽然我没用过,但不是不能接受。这款我会优先考虑,但我 之前说过 已经有尝试其他品牌的意愿了。Redmi K40 Pro
号称旗舰焊门员,但由于散热相比上一代有所倒退,导致其综合表现不如大部分堆散热的 888 手机。拍照也有所阉割(虽然这种级别的拍照我也用不上),这部我就不考虑了。Redmi K30S 至尊纪念版
这里要提下这部去年的产品,最大的优势是 5000mAh 电池和不错的 LCD 屏幕,整体产品力要略好于 K40。有两大不足,一是重量,二是由于有可能即将停产,不能保证 618 时可以买到 8+256 的版本。魅族 18
今年为数不多的小屏旗舰,2K E4 屏幕,唯一担心的是 4000mAh 电池会不会明显影响续航。虽然说是已经 OTA 优化了,但我心里没底啊。不过引起我购买欲望的不是硬件,而是纯净化后的 Flyme,当今为数不多没有广告、不预装第三方 App 的系统。魅族 18 Pro
其实这款已经超出预算了,不过不说别的,这绝对是一款优秀的旗舰手机,显示、性能、影像、手感、系统全面拉满。魅族 17
虽然不是新品,但今年还会继续销售。它也会升级无广告的 Flyme 9,因而引起了我的购买欲望。realme GT
相比 K40 Pro,充电更快,散热更好,重量更轻,8+128 起售价低 100 元。我更期待 realme 更水桶的旗舰机,非要买这部的话只考虑素皮版(不太喜欢这款的玻璃版本)。游戏手机
我显然不是其目标用户,但我想对这些机子排个序,好感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黑鲨 4 系列
红魔 6 系列
ROG 5
拯救者 2 Pro
。小米 10(S)
作为小米 2020 年旗舰机(的升级款),其综合素质良好,缺点是略重。作为使用过 211 克小米 Max 2 的前用户,表示可以接受,但能不超过 200 克就不超过,因此观望。OPPO Find X3
这个后盖虽然在工艺上有突破,但讲真我不喜欢,宁可把它做平,并且相机模组凸起时不搞多层。非要矮中取长的话,我只会选白色版。重量控制还算不错,摄像功能强大,ColorOS 也算第一梯队。标准版是目前最贵的骁龙 870 手机,对其表示观望。iQOO Neo5
综合表现稍好于 K40,而且更容易买到。拍照方面,IMX598+OIS 同价位比较不错,66W 快充也比 K40 更强。所以尽管 8+128 的起售价和 K40 12+256 相同,但同规格售价相差的那些钱还是挺值的。唯一变数就是我对 OriginOS 没有心理预期。看了大米评测,可以接受 OriginOS,但全亮度低频 PWM 调光不太能接受;插帧功能算是加分项。如果要同 iQOO 7 做比较,我更愿意考虑(相对)不偏科的 Neo5。一加 9 Pro
8+256 明显超出预算,这次一加手机搭载了 ColorOS 系统,补足了系统易用性的短板(类原生党请无视),所以 Find X3 与一加,我更愿意考虑后者。一加 9
刀法精准,塑料边框,去掉了光学防抖(对我影响不大),其他配置类似 8T。所以这个就算了,骁龙 870、金属边框、OIS、ColorOS 的一加 9R
不香么?降价后的一加 8T
不香么?iQOO Z3
啥玩意儿,处理器倒退了,质感又不行,同价位唯一优势是 55W 快充,肯定不考虑。小米 11 Pro
唯一对我有用的升级点就是 IP68 抗水防尘。相比 Ultra 砍了摄像,重量与上一代持平,机身变薄的同时相机模组更加突兀。Pro 和 Ultra 似乎都是祖传 USB 2.0,对我而言感知不强。现在的 MIUI 亟待改进,只有最大的短板补齐了,才配得上「安卓机皇」这个称号。11 Pro 的 8+256 比一加魅族便宜 200 元。小米 11 Ultra
在 11 Pro 的基础上将影像系统全面拉满,加了个没啥实用意义的副屏。这应该是今年国内厂商中最重的「旗舰」手机,陶瓷机身+巨大模组占了很大的分量。裸奔不好看,因为凸起一大块,带套后相对好一些。屏幕没有 LTPO,算是一个小遗憾。小米 11 青春版
相比同系列其他机型,这部的分量就轻不少了。159 克重量很不错,但是是塑料边框,我觉得换成金属边框不会大幅增重,依然可以实现比上一代更轻的目标。骁龙 780G 肯定不如 870 和天玑,不过也不算槽点。4250mAh 电池略小了点(参考标杆是 4500mAh)。这机子偏线下,比较容易买到,我可能会推荐给家长。(2021-04-18 更新:这机子混用屏幕,媒体机是华星屏,零售版全是低一档的天马 Delta 排列屏幕,看来是碰不得了。)realme GT Neo
硬件配置没有槽点,但机身质感比较一般,采用塑料后盖。我是不太想买塑料后盖的机子,如果有素皮版则可以考虑。Redmi 也会推出天玑 1200 机型,但我对 MIUI 在 MTK 平台的优化不抱期望。realme X7 Pro 至尊版
其实绿厂系对 MTK 的调校相对还行;曲面屏看上去不错,重量控制也很优秀。不过它用的是塑料后盖(虽然是 AG 的那种,比 GT Neo 好),前面说过不太想买这种机子,不过倒是可以推荐给家长,家长对这不怎么在乎。其实我也考虑过 X7 Pro 标准版,但同价位已经有骁龙 870 / 天玑 1200 了,那就算了。中兴 Axon 30 系列
我曾在 2014 年用过中兴手机,只不过那时候中兴的系统无限接近原生系统。Axon 30 系列硬件配置中规中矩,同价位有更优秀的选择。K40 游戏增强版
有惊喜也有遗憾,电池很大,支持 67W 快充,重量勉强可以接受。屏幕是柔性直屏,虽然不像某青春版那样采用天马屏,但有一项指标缩水了,那就是亮度,典型值 500 尼特,激发亮度约为 700 尼特(客服说法),这个水平只能算勉强及格。然后前面也提到,MIUI + MTK 这个组合我不放心。相机方面,虽然官方宣传说是什么专业影像,但参数真的不够看,大米也说过,MTK 平台的拍照就不要抱什么希望了。其他方面,该有的都有,NFC、红外遥控,包括金属边框和玻璃后盖。目前来看,暂时不在优先考虑范围。iPhone
在我预算范围内能上的 iPhone 有 SE2、XR、11。XR 太老了,与 11 差价较小(京东),不考虑。如果我能习惯 SE2 的尺寸,它的确值得考虑,256GB 版本 4000 左右可以拿下。唯一担心的就是续航,而 iPhone 11 则不存在这一担忧,但它的 256GB 版本超过 5000,这是我的预算上限。
上列机型基本都是旗舰手机,由于我不是线下机的目标客户所以类如 OPPO Reno、vivo X/S 系列等没有列出。至于华为,我愿意支持,Mate 40 Pro 只要能上我是可以上的,但预算范围内机型的产品力无法满足我。
另:3.5mm 耳机孔、红外、NFC 等功能点算是产品加分项,不构成是否选购该款产品的决定性因素。还有就是,小米、一加对玩机党比较友好,但是包括最近的 MIUI 和之前的氢 OS,风评都不怎么样;这几年我也不怎么玩机,很少折腾,因此玩机友好程度也只作为加分项。二手、某 P 字头电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。
以上均为个人观点及意愿,由于是简评,所以有许多未涵盖到的地方,要了解更多可以参阅靠谱的评测文章和视频。